app's jpg

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
当前位置:z6尊龙凯时集团-zl尊龙凯时集团 > 读书字号: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z6尊龙凯时集团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
2020-05-21 10:49:51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就说这两次的初遇,似乎都是美国先伸出手来。当然,只有一方伸手是不够的。当下,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而且有加速度的迹象,是又要分手吗?是不是还要有第三次“初遇”,能不能由中国先伸手拉美国一把?这些问题,现在很难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先看历史,从历史中揣摩现在和未来。

  最近翻了两本书,一本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本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冀朝铸口述回忆录》。把两本书中的相关情节连在一起,很有意思地看到了其中的联系,就是初遇。实际上,第二次不应当叫初遇了,但是,相隔200年后的试探性的重逢,和初遇也差不多。

tim截图20200521105053.jpg

  就说这两次的初遇,似乎都是美国先伸出手来。当然,只有一方伸手是不够的。当下,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而且有加速度的迹象,是又要分手吗?是不是还要有第三次“初遇”,能不能由中国先伸手拉美国一把?这些问题,现在很难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先看历史,从历史中揣摩现在和未来。

  1783年9月,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第二年的二月,有一艘美国轮船叫“中国皇后号”从纽约起航,开始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性首航。与此同时,另一艘船“爱德华”号也出发了,它的目的地则是伦敦。这后一艘船实际上是向美国的前东家英国去报到的,船上装的文件是美国的“出生证明”,宣告最年轻的国家从此诞生。正式的说法是“大陆会议各部正式派遣使团,携带和平文件定本。“中国皇后号”的使命在我看来主要是做生意,是和陌生的东方大国建立联系,但是,这本书上写的有点高大上,说“是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世界强国一较高下。”

  这一天,2月22号,正好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52岁生日。这纯粹是巧合,按计划这两艘船应当早一点出发,但是,由于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冰雪阻碍了行程。按照迷信的说法,这似乎预示着某种不顺利。其实不然,这两艘船乘载着对美国未来的希望,事实上也算是功德圆满。

tim截图20200521105102.jpg

  中国皇后号, 皮里港, 1876年

  所谓初遇,当然是不精确的表达。虽然中美两国相距甚远,但是中国的货物颇受美国人喜欢。早在独立战争前几十年,通过英国商人或者走私者,美国人就已经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中国货物,包括瓷器、丝绸、茶叶和称为“南京布”的棉制品。然而,美国人此时还无法与中国直接交易,大英帝国版图中,唯一能与中国开展贸易的是垄断机构英属东印度公司。但是随着独立战争的结束,美国商人已经不再受英帝国的掣肘,可以自由前往中国。

  其实,有一个不安分的美国人雷雅德早就到过广州,因为他曾经参加了著名的英国探险家库克的探险船队,广州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想,最深的印象大概是“人傻钱多”。因为是探险船队,所以他们走了很多地方,在土著印第安人住的地方,他们和印第安人以物易物,用刀子、凿子和零碎的铁和锡,还有钉子、纽扣、镜子等,换了印第安人的1500张各种皮毛,有熊皮、狼皮、狐狸皮,特别是海獭皮。这1500张毛皮来的很便宜,没想到船队到了广州以后,这批毛皮成了巨大的财富。一件品质上乘的海獭皮在广州要价达120美元,那个时候,120美元是天价。既便是破旧的皮毛,也一样能在广州卖出好价钱,雷雅德对广州堪称暴利的交易念念不忘,他回到美国后写了一本关于这次冒险的书,书中写道:六个便士购得的毛皮运到中国就能卖出100美元。他写道:通过北太平洋打通与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这条航道极具价值,对美国特别是北部各州尤其实用。

  这么大的诱惑,让船员们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即重返西北海岸,收获更多的毛皮。这样的信息,肯定会传递到美国。中美初遇对美国人来说,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所以“中国皇后”在美国刚刚建国就驶往中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巨大的财富,当然,除了财富以外,神秘的东方古国对美国人也是巨大的诱惑。

  到了1785年的夏天,有一个美国的爱国者发表了这样的观点说,中国注定会对美国的未来扮演决定性的角色。现在看起来,两百多年前的这个语言没有错。据说,“中国皇后号”成功后,一个南方人宣称,全美各地无论多小的村庄,哪怕只有一条能通行五人帆船的小溪,都在开始计划前往远东的贸易,当然这种说法稍显夸张,毕竟前往中国的行程少不了坚实的后勤和财务,只有少数商人和港口能够做到。但是,无论如何,从“中国皇后号”1784年开启航线到1814年正式结束,美国有近300艘船只,向广州进行了618次航行,如果再加上官方没有记录的走私行为,这个数字会更高。

  在这之后的二百年里,中国和美国像一对欢喜冤家,有频繁的来往,也有不堪的回忆。到了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这两个国家基本是隔绝的。有些往事,现在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过。

  《冀朝铸口述回忆录》里就记载了很有意思的一些事情。中国的《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叫“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上世纪中叶的美,苏、中也是在上演三国演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但是苏联和中国之间后来出现了裂痕,美国人看到了这个裂痕。想打进一个楔子。机会是尼克松196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典礼上的讲话中,隐隐约约提到的,他表示,美国的新政府愿意同中国对话。他说,让所有各国知道,在我任职期间,我们对外是开放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思想开放,物质和人员交流的开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不应生活在愤怒地被孤独中。

  对尼克松的这些话,中国方面没有正式的反应。相反,第二天,新华社就对尼克松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宣布尼克松只不过是一个独裁的资本主义集团选出来的一个新的傀儡,来执行侵略和扩张政策。他的就职典礼上的话,正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是危机四伏的垂死挣扎。1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更加声色俱厉地说,尼克松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居然厚颜无耻地谈到将来。已经是入土一半的人了,还自我安慰地梦想天堂,这是一个正在死亡的阶级的幻想和垂死挣扎

  这些话骂的是痛快酣畅,中国人似乎司空见惯但尼克松大为吃惊,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但是美国人没有死心,他们还在寻找初遇的感觉。

tim截图20200521105110.jpg

  1972年2月,走下舷梯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握手寒暄

  机会还是有的。两个月以后,1969年三月,中苏边境上的珍宝岛,发生了两国军队的武装冲突,让美国人又看到了希望,缝隙大的足以敲进一个楔子了!于是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指示说,要和中国人有接触,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接受了这个指示,在一次活动上,他看见了中国的临时代办雷扬,斯托赛尔大学试图走进雷阳并且转达美国总统的口信,但雷阳马上就避到楼下去了。后来,几经周折,斯托赛尔大使终于把躲到男厕所里的雷阳的波兰语翻译找到了,转达了这个信息。为了让中国政府确认转达的信息确实来自美国政府,而不是大使个人的意思,美国国务院就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宣布,斯托塞尔和雷扬已经进行过交谈。周总理曾经和基辛格开玩笑说,斯托赛尔几乎让雷扬犯了心脏病。两个大国之间的接触,第一次接触的地点居然是厕所,这也非常有意思。

  再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其实,在乒乓外交之前,中国还作出了一系列的动作,比如说在1970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美国人斯诺,站在毛泽东主席旁边,这也是一个信号。

  其实,说两次初遇有点牵强,第二次充其量是“回眸”。但是,两百多年的中美交往历史告诉我们,从美国建国开始,就在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当然,这也是双向的。

  在此时回顾历史,也会浮想联翩。

  最后说一句,遗憾的是《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书断货了,很不错的一本书,只好等它的加印了。

责任编辑:昀舒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

2020-05-21 10:49:51
来源:周论 作者: 周志兴
就说这两次的初遇,似乎都是美国先伸出手来。当然,只有一方伸手是不够的。当下,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而且有加速度的迹象,是又要分手吗?是不是还要有第三次“初遇”,能不能由中国先伸手拉美国一把?这些问题,现在很难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先看历史,从历史中揣摩现在和未来。

  最近翻了两本书,一本是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本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冀朝铸口述回忆录》。把两本书中的相关情节连在一起,很有意思地看到了其中的联系,就是初遇。实际上,第二次不应当叫初遇了,但是,相隔200年后的试探性的重逢,和初遇也差不多。

tim截图20200521105053.jpg

  就说这两次的初遇,似乎都是美国先伸出手来。当然,只有一方伸手是不够的。当下,中美关系在走下坡路,而且有加速度的迹象,是又要分手吗?是不是还要有第三次“初遇”,能不能由中国先伸手拉美国一把?这些问题,现在很难回答,于是,我们只能先看历史,从历史中揣摩现在和未来。

  1783年9月,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第二年的二月,有一艘美国轮船叫“中国皇后号”从纽约起航,开始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性首航。与此同时,另一艘船“爱德华”号也出发了,它的目的地则是伦敦。这后一艘船实际上是向美国的前东家英国去报到的,船上装的文件是美国的“出生证明”,宣告最年轻的国家从此诞生。正式的说法是“大陆会议各部正式派遣使团,携带和平文件定本。“中国皇后号”的使命在我看来主要是做生意,是和陌生的东方大国建立联系,但是,这本书上写的有点高大上,说“是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世界强国一较高下。”

  这一天,2月22号,正好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52岁生日。这纯粹是巧合,按计划这两艘船应当早一点出发,但是,由于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冰雪阻碍了行程。按照迷信的说法,这似乎预示着某种不顺利。其实不然,这两艘船乘载着对美国未来的希望,事实上也算是功德圆满。

tim截图20200521105102.jpg

  中国皇后号, 皮里港, 1876年

  所谓初遇,当然是不精确的表达。虽然中美两国相距甚远,但是中国的货物颇受美国人喜欢。早在独立战争前几十年,通过英国商人或者走私者,美国人就已经能够获得所需要的中国货物,包括瓷器、丝绸、茶叶和称为“南京布”的棉制品。然而,美国人此时还无法与中国直接交易,大英帝国版图中,唯一能与中国开展贸易的是垄断机构英属东印度公司。但是随着独立战争的结束,美国商人已经不再受英帝国的掣肘,可以自由前往中国。

  其实,有一个不安分的美国人雷雅德早就到过广州,因为他曾经参加了著名的英国探险家库克的探险船队,广州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我想,最深的印象大概是“人傻钱多”。因为是探险船队,所以他们走了很多地方,在土著印第安人住的地方,他们和印第安人以物易物,用刀子、凿子和零碎的铁和锡,还有钉子、纽扣、镜子等,换了印第安人的1500张各种皮毛,有熊皮、狼皮、狐狸皮,特别是海獭皮。这1500张毛皮来的很便宜,没想到船队到了广州以后,这批毛皮成了巨大的财富。一件品质上乘的海獭皮在广州要价达120美元,那个时候,120美元是天价。既便是破旧的皮毛,也一样能在广州卖出好价钱,雷雅德对广州堪称暴利的交易念念不忘,他回到美国后写了一本关于这次冒险的书,书中写道:六个便士购得的毛皮运到中国就能卖出100美元。他写道:通过北太平洋打通与中国和东印度群岛的贸易,这条航道极具价值,对美国特别是北部各州尤其实用。

  这么大的诱惑,让船员们迫不及待地希望立即重返西北海岸,收获更多的毛皮。这样的信息,肯定会传递到美国。中美初遇对美国人来说,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所以“中国皇后”在美国刚刚建国就驶往中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攫取巨大的财富,当然,除了财富以外,神秘的东方古国对美国人也是巨大的诱惑。

  到了1785年的夏天,有一个美国的爱国者发表了这样的观点说,中国注定会对美国的未来扮演决定性的角色。现在看起来,两百多年前的这个语言没有错。据说,“中国皇后号”成功后,一个南方人宣称,全美各地无论多小的村庄,哪怕只有一条能通行五人帆船的小溪,都在开始计划前往远东的贸易,当然这种说法稍显夸张,毕竟前往中国的行程少不了坚实的后勤和财务,只有少数商人和港口能够做到。但是,无论如何,从“中国皇后号”1784年开启航线到1814年正式结束,美国有近300艘船只,向广州进行了618次航行,如果再加上官方没有记录的走私行为,这个数字会更高。

  在这之后的二百年里,中国和美国像一对欢喜冤家,有频繁的来往,也有不堪的回忆。到了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这两个国家基本是隔绝的。有些往事,现在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过。

  《冀朝铸口述回忆录》里就记载了很有意思的一些事情。中国的《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叫“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上世纪中叶的美,苏、中也是在上演三国演义,以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共产主义阵营,对抗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但是苏联和中国之间后来出现了裂痕,美国人看到了这个裂痕。想打进一个楔子。机会是尼克松196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典礼上的讲话中,隐隐约约提到的,他表示,美国的新政府愿意同中国对话。他说,让所有各国知道,在我任职期间,我们对外是开放的,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思想开放,物质和人员交流的开放,在这个开放的世界里,不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不应生活在愤怒地被孤独中。

  对尼克松的这些话,中国方面没有正式的反应。相反,第二天,新华社就对尼克松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宣布尼克松只不过是一个独裁的资本主义集团选出来的一个新的傀儡,来执行侵略和扩张政策。他的就职典礼上的话,正暴露了美帝国主义是危机四伏的垂死挣扎。1月27日的《人民日报》更加声色俱厉地说,尼克松虽然已经是穷途末路,但居然厚颜无耻地谈到将来。已经是入土一半的人了,还自我安慰地梦想天堂,这是一个正在死亡的阶级的幻想和垂死挣扎

  这些话骂的是痛快酣畅,中国人似乎司空见惯但尼克松大为吃惊,所以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国没有进一步的行动。但是美国人没有死心,他们还在寻找初遇的感觉。

tim截图20200521105110.jpg

  1972年2月,走下舷梯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握手寒暄

  机会还是有的。两个月以后,1969年三月,中苏边境上的珍宝岛,发生了两国军队的武装冲突,让美国人又看到了希望,缝隙大的足以敲进一个楔子了!于是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指示说,要和中国人有接触,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赛尔接受了这个指示,在一次活动上,他看见了中国的临时代办雷扬,斯托赛尔大学试图走进雷阳并且转达美国总统的口信,但雷阳马上就避到楼下去了。后来,几经周折,斯托赛尔大使终于把躲到男厕所里的雷阳的波兰语翻译找到了,转达了这个信息。为了让中国政府确认转达的信息确实来自美国政府,而不是大使个人的意思,美国国务院就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宣布,斯托塞尔和雷扬已经进行过交谈。周总理曾经和基辛格开玩笑说,斯托赛尔几乎让雷扬犯了心脏病。两个大国之间的接触,第一次接触的地点居然是厕所,这也非常有意思。

  再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其实,在乒乓外交之前,中国还作出了一系列的动作,比如说在1970年的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一个美国人斯诺,站在毛泽东主席旁边,这也是一个信号。

  其实,说两次初遇有点牵强,第二次充其量是“回眸”。但是,两百多年的中美交往历史告诉我们,从美国建国开始,就在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关系,当然,这也是双向的。

  在此时回顾历史,也会浮想联翩。

  最后说一句,遗憾的是《美国和中国最初的相遇》一书断货了,很不错的一本书,只好等它的加印了。

责任编辑:昀舒
声明:凡注明来源"钝角网"文章的,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原文链接。本网站作为互联网言论交流平台,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与评论
周志兴:中美关系加速下滑之际,回顾两国200年的两次“初遇” 会员

排行榜

热门关键词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