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俄、乌关系剧变,必然会对全球大国战略博弈局面构成重大的冲击。对此次事变造成的冲击以及留给世人的教训,笔者在下面谈若干看法:
其一,不论俄乌战局如何演变,对世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一,美国推行亚太新战略的努力会在近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第二,中、俄会走得更近并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声应气求,促使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发生变动。
第三,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北约新一轮军力东扩会受挫。乌克兰、白俄罗斯仍将成为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地带。
第四,在系列性国际互动以后,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将在军事上有所崛起。二战终止近八十年了,这在客观上势所必然,区别仅在时间早晚而已。
其二,至于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的变动,严格说来,已经不是即将发生的事态变化,而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了。谈到今后变化的烈度及经历的路径,则毋庸讳言,或许会有阶段性的不同。
2月4日,普京赴北京参加冬奥会,当天中、俄两国就发表了联合声明。这份联合声明几乎涵盖了两国在外交、军事和经济层面共同关切的所有事项,内容翔实无遗,遣词直截了当。
此声明洋洋洒洒,涉及对东西方均相当敏感的事项,显然不是在普京抵京当天所能敲定,而是由两国干练的外交官早就反复修订而酝酿成稿,只待两国元首见面后签字发表。
为什么这份联合声明在普京抵京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急于签署发表呢?一来普京名曰参加冬奥会,实质是进行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访问,中、俄两国发表拟定的联合声明,是这次访问的唯一重头戏,先做完这件事,才有余暇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二来这次访问时间短,行程匆促,实在无暇坐等。
实际上,对这份联合声明细品一下,可以发现此声明得以签署并公开发表,即已揭示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出现变动了。若厘清此项变动的原委和经纬,亦可认为此声明不失为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产物。假如中、俄两国领导人对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大致路径的认同,也不可能签署并发表此声明。
笔者认为,这份联合声明至少有两笔是画龙点睛并揭示经纬的:
一是“双方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深化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领域务实合作。” 这一条对两国邦交之改善关系匪浅。
过去俄罗斯视中亚、西亚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为禁脔,对中国“一带一路“延伸到那里的工程项目有所忌惮。与此同时,中国在中亚、西亚扩展工程项目时,亦不免有所顾忌。
如今俄罗斯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对中国配合示好,不失为大手笔,自然是对中国的重大让步。这标示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二是“双方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呼吁北约摒弃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尊重他国主权、安全、利益及文明多样性、历史文化多样性,客观公正看待他国和平发展。“ 这一条更是在军事领域加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以前在北约五轮东扩的过程中,中国只是袖手旁观,从未表示过反对。当下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凑近了许多,密锣紧鼓地要求加入北约。俄罗斯担忧,设若北约军力进入了乌克兰,俄罗斯感到芒刺在背,更有切肤之痛。
北京明了,因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激起的争执,显然具有军事层面的含义。北京既已介入,自然明白此举在军事领域拉近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这份联合声明的出台,标示着中、俄两国关系有了重大的改善。由此可见,在俄罗斯攻入乌克兰之前,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业已发生了变化。若无此项变化,普京拟定俄军攻入乌克兰的决策时必然会在克林姆宫内遇到更大的反对声浪。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周二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发表视频讲话。来自约40个西方国家的超过100名外交官起身退场,表示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抗议
可以断定,当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业已超越了过去刺猬抱团取暖的困守一隅的阶段,开始迈向准备有所作为的亦即彼此呼应协调的新阶段。今后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继续变化的路径究竟如何?
笔者认为,必然还会有阶段性的变化。近期变化路径必然仍与俄乌和战局面密切相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若战况持续处于胶着状态,中、俄两国都会静观其变,分析总结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生命力;
2)若俄罗斯在战争中占了上风,基本上控制了局面,势必面对欧美施加的空前强大的军政压力(美国则难以全力推行亚太新战略),会更加靠拢中国,乃至支持中国以武力统一台湾,以解本身遭遇的灾厄;
3)若乌克兰在欧美支持下,扭转了战局,紧逼俄军。届时俄罗斯自顾不暇,在欧美军政、外交压力下,会与中国渐行渐远。同时美国得以全力推行亚太新战略。
其三,2月24日俄军入侵乌克兰以来,战局走向始终引世人注目。概言之,乌克兰军民顽强抗击,而俄军进展持续迟缓,既未诉诸成规模的空袭,蜂拥而至的重炮和火箭齐集各大城市周边,也未进行覆盖式轰击。
如今俄、乌两国交战军队均为二十万人左右,两国辅助作战人员各有十多万之巨。于是,在欧洲这一世界文明中心地域,两国卷入战争者多达六七十万人。至于全体乌克兰民众都深受或感受战争灾难,疮痍满目,惨不忍睹,自不消说。想深一层,正是克里姆林宫的残忍决定,将俄、乌两国驱入生灵涂炭的惨景。
俄军在战事中迟无明显进展,当然同受命攻击时须谨慎,切勿杀伤平民以及对城市建筑滥予摧毁有关。莫斯科意在重兵压境,兵临城下之际,再以战逼和。此外,估计还涉及几个因素:
一是俄罗斯全国经济总产值尚不及广东省,财力不济,支撑不了军队的正常运转。2017年,俄军费663亿美元,较2016年下降20%,降幅全球最大;2018年,俄军费降为471.3亿美元;2019年,又降为430亿美元。
二是苏联解体以来,世界信息化技术飞跃发展,俄军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反而扩大了。俄军零星的高科技并未形成体系,无从体现战斗力。无人机系统侦打一体的能力简直乏善可陈,即显著事例。
三是俄罗斯包括军队在内的权力部门对入侵乌克兰之举不乏反对声浪。3月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声称,车臣精锐特种部队一直在策划暗杀总统泽连斯基,而反战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向乌克兰泄露了这一图谋,最终乌克兰军队挫败了这场暗杀图谋。此外,据报道俄军一支装甲分队离开几十辆完好无损的装甲车,弃械走离。由此可见,俄国权力部门及军人对攻打乌克兰之举,并不是在意志上铁板一块,远非众志成城。
四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始终趔趄不前,国力困顿,导致军费长期不足,官兵生活困难,士气低下。军内滋生的腐败非常严重,几乎形成体制性的腐败了。这自然也在腐蚀着俄军的整体战斗力。
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后,北约诸国一致在军事、外交、金融、经济层面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严厉的制裁措施,甚至波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可以认为,北约除了没有直接派遣军队至乌克兰以外,制裁力度之大,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
美欧旋紧对俄制裁的最后一个螺丝,就是期待中国加入制裁的行列。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国,占其半导体进口量的3分之一,以及过半数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在这方面,美国需要依赖从中芯国际到联想等中国公司的配合。美国官员已经表示,任何使用某些有美国投入(包括美国软件和设计)的产品都受到禁令的约束,即使它们是在海外制造。
困兽犹斗,何况一个核大国呢。孙子兵法曰:“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此刻正像多位美国专家所言,“putin is very much backed into a corner.” 普京手上掌握着世界上最多的核弹头,一旦他被逼处于绝境,他会作出何等选择呢?这,不待智者而决矣。
2月27日,普京直接命令俄罗斯国防部长和俄军总参谋长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置于“特别戒备”的警戒状态。稍早普京即曾发出警告称,在乌克兰,“任何尝试阻碍我们的人”都将目睹“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后果。
于是乎,全球面临突如其来的核威胁,国际气氛骤趋紧张至极。至若俄、乌战局的前景及终末究竟如何,由于牵连的各种动态因素繁多且易变,又涉及令人不寒而栗的俄、美两国核武库,于是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热议。然而,无论各国政要宣示,还是专家表态,林林总总,却始终莫衷一是。迄今无人敢于作出断论,此战终将伊于胡底。
凡是牵涉世界最大的俄、美两国核武库的国际重大事件,不啻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捩点。就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究竟是打是和,时刻令人心惊胆战,结尾时阴差阳错,一场惨绝人寰的核大战终于与全人类擦肩而过。
据报道,俄罗斯和美国通常拥有随时处于警戒状态并随时准备战斗的陆基和海基(潜艇)核打击力量。具有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和其他战机则不然。
有鉴于此,俄、乌战局走向及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对峙的最终结局如何,半由人谋半由天命。全球民众当然馨香祷祝,但愿这场军事危机成为过眼烟云,全人类恢复正常生活。
普京下令提高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自然加剧了与欧美国家处于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无独有偶,美国政府似乎早在普京下令之前已经为此在做相应的准备。美国政府网站ready.gov 在2月 25日突然更新了关于在核爆炸期间准备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指南清单。
下面说一下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以其战略火箭军为例,共有四个警戒等级:
第一等级是经常性的警戒;
第二等级是经过加强的警戒,这时导弹部队很快就能进入临战状态。前苏联战略火箭军曾经三次进入第二等级的警戒,第一次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第二次是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期间,第三次是1969年中、苏两国彼此面对一场核交锋的危机期间;
第三等级是处于临战的警戒状态,导弹部队被置于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可是尚未处于可以立即发射导弹的状况;
第四等级是导弹部队处于可以立即发射导弹的警戒状态。
有两点补充情况需要指出:
1、苏联及俄罗斯军方从来没有将其战略火箭军置于第三或第四这两个等级的警戒状态。
2、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处于第一等级即经常性的警戒状态时,包括一种名为“关切”的特殊状态。届时发射基地指挥官及其参谋们必须住宿在基地内,可是并不提高战备状态也不准移动导弹武器的位置。外国情报机构经常误以为这一特殊状态就意味着警戒等级已经提高了,其实大谬而不然。
普京对俄军方下令提高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语焉不详,耐人寻味。据笔者默察,估计是从第一等级警戒状态升级为第二等级警戒状态。可见事态已经相当严峻,千万不能小觑,须知1969年苏联面对一场迫在眉睫的与中国的核危机之际,也仅是将其战略火箭军置于第二等级警戒状态。
就俄、乌战局走向及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对峙的最终结局,笔者聊几句本人的判断。在探讨最终结局时,先提请读者诸君厘清一下思路:
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再探究一下普京这项目的涉及面,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明乎此,则北约自然可以界定所采取系列性对策的力度、广度及持久度。
毋庸讳言,普京悍然对乌克兰动武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一则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东西方保持中立;二则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左右呼吁必须拥有核武器才能消弭俄方压力的谋划,认为此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矣。
俄军既然业已入侵乌克兰,势必在相当期限内会控制境内战略要地,以确保乌克兰不放弃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的既定政策。当然,普京入侵乌克兰的预期目的也不会完全局限于以战逼和,迫使乌克兰继续保持中立这一底线。假若用兵顺利,北约反应温和,国际制裁流于形式,则普京自然也会见机而作,诱迫乌克兰与俄罗斯着手筹划如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缔结的那种两者“一体化”的紧密关系。
质言之,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以致放弃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的既定政策,乃是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政策底线。当下俄罗斯既然已启兵衅,业已投下血本,估计不会浅尝辄止,轻易改变初衷。
普京想来回顾了美国处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对策,受到了若干启发。他必定会想到,纽约距离古巴约2100公里,肯尼迪总统尚且忍受不了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的威胁,宁可冒打世界大战的风险也要解决古巴导弹问题;如今莫斯科距离乌克兰边境最近才450公里,就克里姆林宫而言,对方部署的最新式导弹岂不是时刻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磨刀?”这可能是此刻普京及其决策层的心态的写照。他们会设想,北约五轮东扩,每次俄罗斯都忍气吞声地服下了一剂苦药。假如北约非要囊括乌克兰,无非说明当下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既定图谋席卷方张,志不在小。
几乎可以肯定,普京对其入侵乌克兰的决策也经过一番焦灼的心态历程:若北约坚执新一轮东扩的计划,则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等待北约东扩构成既成事实,届时形格势禁,进退维谷,十分被动矣,还不如趁早动手,打乱泽连斯基及欧美国家的计划。
普京及其左右可能还持有一种心态,即认为过去北约东扩还能勉强接受,因为一来东欧诸国距离莫斯科比较远,二来它们本来就是外国。如今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因为此地与莫斯科近在肘腋,况且乌克兰早在三四百年已经是俄国一部分了,北约接纳为成员国,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了。
上述情况是笔者依据换位思考的路径,就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决策心态、环境和思路,经模拟而作出的描述。这一描述乃基于俄、乌历史经纬以及决策学涵盖的心理和环境等要素,应该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北约与俄罗斯互动以后,也可能会认为,莫斯科关于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保持中立的主张或许是可以接受的,此要求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乌克兰本来就是对东西方之争保持中立的,今后继续保持中立,充其量无非是维持现状罢了。北约又何必东扩至俄罗斯视为禁脔的乌克兰,从而激化东西方矛盾呢?
与此相反,假如欧美国家均认为乌克兰不能继续保持中立,必须而且应该加入北约,亦未尝不可。然则,北约诸国面临两个难题。一则北约有一条潜规则,即拒绝接纳正在打内战或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为成员国,而乌克兰正符合这两个条件;二则设使北约视乌克兰为特例予以接纳,则其既已成为北约成员国,欧美国家按照规定必须立即派遣军队直接与俄罗斯进入战争状态。不妨设想一下,北约如何才能解决这两个难题呢?
接下来,北约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难题:诚如普京所言,若有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出头对着干,俄罗斯不惜打一场核战争。此时此刻,又有谁为了不让乌克兰保持中立,宁可冒全人类毁于一旦的风险?
倘若欧美诸国领导人甘愿为了改变乌克兰中立国的地位,宁可打一场同归于尽的核战争,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若有人坚持这般认识,则识者不禁抚案长太息:其谁欺,欺天乎?
况且,美国还有一层难以言表的隐衷:北约长期陷于乌克兰能否保持中立的争执甚至战争,与对付中国这一最大的博弈对手的路径互相抵触,如同南辕北辙。美国还迫不及待地等着如何才能全力推行新出台的亚太新战略呢。
综上所述,笔者大胆预判俄、乌战争结局的几个表现:
一、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不可能爆发核战争;
二、北约也不可能与俄罗斯打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
三、俄、乌两国不久会达成和平协议,终结战争状态;
四、最终乌克兰对东西方保持中立的状态,依然一以贯之;
五,欧美国家会恢复与俄罗斯原本的关系,欧洲国家可能走在美国前边。
俄、乌关系剧变,必然会对全球大国战略博弈局面构成重大的冲击。对此次事变造成的冲击以及留给世人的教训,笔者在下面谈若干看法:
其一,不论俄乌战局如何演变,对世局的影响是深远的:
第一,美国推行亚太新战略的努力会在近期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干扰。
第二,中、俄会走得更近并在国际舞台上加强声应气求,促使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发生变动。
第三,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北约新一轮军力东扩会受挫。乌克兰、白俄罗斯仍将成为俄罗斯与北约的缓冲地带。
第四,在系列性国际互动以后,二战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将在军事上有所崛起。二战终止近八十年了,这在客观上势所必然,区别仅在时间早晚而已。
其二,至于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的变动,严格说来,已经不是即将发生的事态变化,而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了。谈到今后变化的烈度及经历的路径,则毋庸讳言,或许会有阶段性的不同。
2月4日,普京赴北京参加冬奥会,当天中、俄两国就发表了联合声明。这份联合声明几乎涵盖了两国在外交、军事和经济层面共同关切的所有事项,内容翔实无遗,遣词直截了当。
此声明洋洋洒洒,涉及对东西方均相当敏感的事项,显然不是在普京抵京当天所能敲定,而是由两国干练的外交官早就反复修订而酝酿成稿,只待两国元首见面后签字发表。
为什么这份联合声明在普京抵京的当天就迫不及待地急于签署发表呢?一来普京名曰参加冬奥会,实质是进行一次极其重要的工作访问,中、俄两国发表拟定的联合声明,是这次访问的唯一重头戏,先做完这件事,才有余暇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二来这次访问时间短,行程匆促,实在无暇坐等。
实际上,对这份联合声明细品一下,可以发现此声明得以签署并公开发表,即已揭示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出现变动了。若厘清此项变动的原委和经纬,亦可认为此声明不失为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产物。假如中、俄两国领导人对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大致路径的认同,也不可能签署并发表此声明。
笔者认为,这份联合声明至少有两笔是画龙点睛并揭示经纬的:
一是“双方将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深化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各领域务实合作。” 这一条对两国邦交之改善关系匪浅。
过去俄罗斯视中亚、西亚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为禁脔,对中国“一带一路“延伸到那里的工程项目有所忌惮。与此同时,中国在中亚、西亚扩展工程项目时,亦不免有所顾忌。
如今俄罗斯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对中国配合示好,不失为大手笔,自然是对中国的重大让步。这标示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改善。
二是“双方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呼吁北约摒弃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尊重他国主权、安全、利益及文明多样性、历史文化多样性,客观公正看待他国和平发展。“ 这一条更是在军事领域加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以前在北约五轮东扩的过程中,中国只是袖手旁观,从未表示过反对。当下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凑近了许多,密锣紧鼓地要求加入北约。俄罗斯担忧,设若北约军力进入了乌克兰,俄罗斯感到芒刺在背,更有切肤之痛。
北京明了,因俄罗斯强烈反对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激起的争执,显然具有军事层面的含义。北京既已介入,自然明白此举在军事领域拉近了两国之间的关系。
这份联合声明的出台,标示着中、俄两国关系有了重大的改善。由此可见,在俄罗斯攻入乌克兰之前,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业已发生了变化。若无此项变化,普京拟定俄军攻入乌克兰的决策时必然会在克林姆宫内遇到更大的反对声浪。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于周二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会议上发表视频讲话。来自约40个西方国家的超过100名外交官起身退场,表示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抗议
可以断定,当下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业已超越了过去刺猬抱团取暖的困守一隅的阶段,开始迈向准备有所作为的亦即彼此呼应协调的新阶段。今后欧亚大陆板块的地缘政治继续变化的路径究竟如何?
笔者认为,必然还会有阶段性的变化。近期变化路径必然仍与俄乌和战局面密切相关,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若战况持续处于胶着状态,中、俄两国都会静观其变,分析总结这一地缘政治变动的生命力;
2)若俄罗斯在战争中占了上风,基本上控制了局面,势必面对欧美施加的空前强大的军政压力(美国则难以全力推行亚太新战略),会更加靠拢中国,乃至支持中国以武力统一台湾,以解本身遭遇的灾厄;
3)若乌克兰在欧美支持下,扭转了战局,紧逼俄军。届时俄罗斯自顾不暇,在欧美军政、外交压力下,会与中国渐行渐远。同时美国得以全力推行亚太新战略。
其三,2月24日俄军入侵乌克兰以来,战局走向始终引世人注目。概言之,乌克兰军民顽强抗击,而俄军进展持续迟缓,既未诉诸成规模的空袭,蜂拥而至的重炮和火箭齐集各大城市周边,也未进行覆盖式轰击。
如今俄、乌两国交战军队均为二十万人左右,两国辅助作战人员各有十多万之巨。于是,在欧洲这一世界文明中心地域,两国卷入战争者多达六七十万人。至于全体乌克兰民众都深受或感受战争灾难,疮痍满目,惨不忍睹,自不消说。想深一层,正是克里姆林宫的残忍决定,将俄、乌两国驱入生灵涂炭的惨景。
俄军在战事中迟无明显进展,当然同受命攻击时须谨慎,切勿杀伤平民以及对城市建筑滥予摧毁有关。莫斯科意在重兵压境,兵临城下之际,再以战逼和。此外,估计还涉及几个因素:
一是俄罗斯全国经济总产值尚不及广东省,财力不济,支撑不了军队的正常运转。2017年,俄军费663亿美元,较2016年下降20%,降幅全球最大;2018年,俄军费降为471.3亿美元;2019年,又降为430亿美元。
二是苏联解体以来,世界信息化技术飞跃发展,俄军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反而扩大了。俄军零星的高科技并未形成体系,无从体现战斗力。无人机系统侦打一体的能力简直乏善可陈,即显著事例。
三是俄罗斯包括军队在内的权力部门对入侵乌克兰之举不乏反对声浪。3月1日,乌克兰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主席声称,车臣精锐特种部队一直在策划暗杀总统泽连斯基,而反战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人员向乌克兰泄露了这一图谋,最终乌克兰军队挫败了这场暗杀图谋。此外,据报道俄军一支装甲分队离开几十辆完好无损的装甲车,弃械走离。由此可见,俄国权力部门及军人对攻打乌克兰之举,并不是在意志上铁板一块,远非众志成城。
四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始终趔趄不前,国力困顿,导致军费长期不足,官兵生活困难,士气低下。军内滋生的腐败非常严重,几乎形成体制性的腐败了。这自然也在腐蚀着俄军的整体战斗力。
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后,北约诸国一致在军事、外交、金融、经济层面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严厉的制裁措施,甚至波及文化、体育等领域。可以认为,北约除了没有直接派遣军队至乌克兰以外,制裁力度之大,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
美欧旋紧对俄制裁的最后一个螺丝,就是期待中国加入制裁的行列。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电子产品供应国,占其半导体进口量的3分之一,以及过半数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在这方面,美国需要依赖从中芯国际到联想等中国公司的配合。美国官员已经表示,任何使用某些有美国投入(包括美国软件和设计)的产品都受到禁令的约束,即使它们是在海外制造。
困兽犹斗,何况一个核大国呢。孙子兵法曰:“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此刻正像多位美国专家所言,“putin is very much backed into a corner.” 普京手上掌握着世界上最多的核弹头,一旦他被逼处于绝境,他会作出何等选择呢?这,不待智者而决矣。
2月27日,普京直接命令俄罗斯国防部长和俄军总参谋长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威慑力量置于“特别戒备”的警戒状态。稍早普京即曾发出警告称,在乌克兰,“任何尝试阻碍我们的人”都将目睹“历史上从未见过的”后果。
于是乎,全球面临突如其来的核威胁,国际气氛骤趋紧张至极。至若俄、乌战局的前景及终末究竟如何,由于牵连的各种动态因素繁多且易变,又涉及令人不寒而栗的俄、美两国核武库,于是官员、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热议。然而,无论各国政要宣示,还是专家表态,林林总总,却始终莫衷一是。迄今无人敢于作出断论,此战终将伊于胡底。
凡是牵涉世界最大的俄、美两国核武库的国际重大事件,不啻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转捩点。就如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究竟是打是和,时刻令人心惊胆战,结尾时阴差阳错,一场惨绝人寰的核大战终于与全人类擦肩而过。
据报道,俄罗斯和美国通常拥有随时处于警戒状态并随时准备战斗的陆基和海基(潜艇)核打击力量。具有核打击能力的轰炸机和其他战机则不然。
有鉴于此,俄、乌战局走向及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对峙的最终结局如何,半由人谋半由天命。全球民众当然馨香祷祝,但愿这场军事危机成为过眼烟云,全人类恢复正常生活。
普京下令提高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自然加剧了与欧美国家处于军事对峙的紧张局势。无独有偶,美国政府似乎早在普京下令之前已经为此在做相应的准备。美国政府网站ready.gov 在2月 25日突然更新了关于在核爆炸期间准备和保护自己的方法的指南清单。
下面说一下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以其战略火箭军为例,共有四个警戒等级:
第一等级是经常性的警戒;
第二等级是经过加强的警戒,这时导弹部队很快就能进入临战状态。前苏联战略火箭军曾经三次进入第二等级的警戒,第一次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第二次是1968年苏军入侵捷克期间,第三次是1969年中、苏两国彼此面对一场核交锋的危机期间;
第三等级是处于临战的警戒状态,导弹部队被置于最高级别的战备状态,可是尚未处于可以立即发射导弹的状况;
第四等级是导弹部队处于可以立即发射导弹的警戒状态。
有两点补充情况需要指出:
1、苏联及俄罗斯军方从来没有将其战略火箭军置于第三或第四这两个等级的警戒状态。
2、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处于第一等级即经常性的警戒状态时,包括一种名为“关切”的特殊状态。届时发射基地指挥官及其参谋们必须住宿在基地内,可是并不提高战备状态也不准移动导弹武器的位置。外国情报机构经常误以为这一特殊状态就意味着警戒等级已经提高了,其实大谬而不然。
普京对俄军方下令提高俄罗斯核打击力量的警戒等级,语焉不详,耐人寻味。据笔者默察,估计是从第一等级警戒状态升级为第二等级警戒状态。可见事态已经相当严峻,千万不能小觑,须知1969年苏联面对一场迫在眉睫的与中国的核危机之际,也仅是将其战略火箭军置于第二等级警戒状态。
就俄、乌战局走向及北约与俄罗斯紧张对峙的最终结局,笔者聊几句本人的判断。在探讨最终结局时,先提请读者诸君厘清一下思路:
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主要目的究竟是什么?
接下来,再探究一下普京这项目的涉及面,究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明乎此,则北约自然可以界定所采取系列性对策的力度、广度及持久度。
毋庸讳言,普京悍然对乌克兰动武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一则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东西方保持中立;二则针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其左右呼吁必须拥有核武器才能消弭俄方压力的谋划,认为此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矣。
俄军既然业已入侵乌克兰,势必在相当期限内会控制境内战略要地,以确保乌克兰不放弃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的既定政策。当然,普京入侵乌克兰的预期目的也不会完全局限于以战逼和,迫使乌克兰继续保持中立这一底线。假若用兵顺利,北约反应温和,国际制裁流于形式,则普京自然也会见机而作,诱迫乌克兰与俄罗斯着手筹划如同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缔结的那种两者“一体化”的紧密关系。
质言之,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以致放弃在东西方之间保持中立的既定政策,乃是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政策底线。当下俄罗斯既然已启兵衅,业已投下血本,估计不会浅尝辄止,轻易改变初衷。
普京想来回顾了美国处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对策,受到了若干启发。他必定会想到,纽约距离古巴约2100公里,肯尼迪总统尚且忍受不了苏联部署在古巴的导弹的威胁,宁可冒打世界大战的风险也要解决古巴导弹问题;如今莫斯科距离乌克兰边境最近才450公里,就克里姆林宫而言,对方部署的最新式导弹岂不是时刻高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磨刀?”这可能是此刻普京及其决策层的心态的写照。他们会设想,北约五轮东扩,每次俄罗斯都忍气吞声地服下了一剂苦药。假如北约非要囊括乌克兰,无非说明当下北约针对俄罗斯的既定图谋席卷方张,志不在小。
几乎可以肯定,普京对其入侵乌克兰的决策也经过一番焦灼的心态历程:若北约坚执新一轮东扩的计划,则是可忍,孰不可忍?!与其等待北约东扩构成既成事实,届时形格势禁,进退维谷,十分被动矣,还不如趁早动手,打乱泽连斯基及欧美国家的计划。
普京及其左右可能还持有一种心态,即认为过去北约东扩还能勉强接受,因为一来东欧诸国距离莫斯科比较远,二来它们本来就是外国。如今北约东扩至乌克兰,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因为此地与莫斯科近在肘腋,况且乌克兰早在三四百年已经是俄国一部分了,北约接纳为成员国,这位克里姆林宫主人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了。
上述情况是笔者依据换位思考的路径,就普京下令俄军入侵乌克兰的决策心态、环境和思路,经模拟而作出的描述。这一描述乃基于俄、乌历史经纬以及决策学涵盖的心理和环境等要素,应该具有相当的合理性。
北约与俄罗斯互动以后,也可能会认为,莫斯科关于不让乌克兰加入北约而保持中立的主张或许是可以接受的,此要求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乌克兰本来就是对东西方之争保持中立的,今后继续保持中立,充其量无非是维持现状罢了。北约又何必东扩至俄罗斯视为禁脔的乌克兰,从而激化东西方矛盾呢?
与此相反,假如欧美国家均认为乌克兰不能继续保持中立,必须而且应该加入北约,亦未尝不可。然则,北约诸国面临两个难题。一则北约有一条潜规则,即拒绝接纳正在打内战或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为成员国,而乌克兰正符合这两个条件;二则设使北约视乌克兰为特例予以接纳,则其既已成为北约成员国,欧美国家按照规定必须立即派遣军队直接与俄罗斯进入战争状态。不妨设想一下,北约如何才能解决这两个难题呢?
接下来,北约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难题:诚如普京所言,若有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出头对着干,俄罗斯不惜打一场核战争。此时此刻,又有谁为了不让乌克兰保持中立,宁可冒全人类毁于一旦的风险?
倘若欧美诸国领导人甘愿为了改变乌克兰中立国的地位,宁可打一场同归于尽的核战争,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若有人坚持这般认识,则识者不禁抚案长太息:其谁欺,欺天乎?
况且,美国还有一层难以言表的隐衷:北约长期陷于乌克兰能否保持中立的争执甚至战争,与对付中国这一最大的博弈对手的路径互相抵触,如同南辕北辙。美国还迫不及待地等着如何才能全力推行新出台的亚太新战略呢。
综上所述,笔者大胆预判俄、乌战争结局的几个表现:
一、北约与俄罗斯之间不可能爆发核战争;
二、北约也不可能与俄罗斯打一场大规模的常规战争;
三、俄、乌两国不久会达成和平协议,终结战争状态;
四、最终乌克兰对东西方保持中立的状态,依然一以贯之;
五,欧美国家会恢复与俄罗斯原本的关系,欧洲国家可能走在美国前边。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