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即刻安装钝角网app
1947年,印度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新的印度如何战略定位,关系到印度的国家走向和民族命运。尼赫鲁很早就指出,“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尼赫鲁在一次全国广播演说中说过:“印度命中注定要成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位最强大的国家。印度认为自己的国际地位不是与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相比,而应与美国、苏联和中国相提并论。”(v.m.hewitt :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 asian m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印度实践证明,印度开国70多年来,历届印度政府坚持尼赫鲁提出的印度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战略定位,整体上做到了理论上有根有据,实践上有张有弛,方法上有招有式,政策上有板有眼,效果上有血有肉,印度的战略定位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把印度视为与美、法、德、俄、中并列的世界上六个地缘战略国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印度是文明的核心国家之一,“在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少数几个基本的极。”
从左至右:尼赫鲁,英吉拉·甘地,莫迪
印度战略定位的五大支柱
印度政府制定复兴印度的大国战略,具体有五大目标,构成战略定位的五大支柱:
一是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旗手国。不结盟思想是尼赫鲁大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大国理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运用不结盟的手段能够有效维护印度的独立与安全。对印度而言,不结盟政策是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避免了沦为美苏的附庸,另一方面得到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积极拥护和响应,扩大了印度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不结盟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印度大国战略服务的。
二是成为南亚地区霸权国。印度是南亚地区第一大国,综合国力远高于周边邻国。但印度称雄南亚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南亚第二大国——巴基斯坦的竞争与挑战。巴基斯坦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但不认可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加之巴基斯坦国内政局混乱,伊斯兰极端主义盛行,严重威胁南亚地区安全。印巴因历史遗留问题——克什米尔争端,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且两国立国理论不同,三次印巴战争更是加深两国的互不信任,因此,巴基斯坦成为影响印度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印度控制南亚地区的主要阻碍。冷战结束后,两国虽为改善双方关系作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印度由于综合国力的优势,对巴基斯坦一直采用强权政策,加深了两国矛盾。印度认为,只有压缩巴基斯坦战略生存空间,才能削弱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安全威胁,才能维护南亚地区稳定。
三是成为控制印度洋的海权大国。印度洋物产丰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充裕,掌握东西交往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国必争之地,更是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基于地缘政治优势考虑到,只有加强海权,将印度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通往大国的道路上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牢牢将印度的经济命脉把握在自己手中。印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指出:“从16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前途不决定于陆地的边境,而决定于三面围绕印度的广阔海洋。”潘尼迦认为:“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谋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因此,印度的前途如何,是同它会逐渐发展成为强大到何等程度的海权国,有密切联系的。”(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四是成为核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是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认为,拥有核武器,能有效确保国家安全,是实现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印度核武器的存在,对南亚地区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威慑作用,有效保持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虽然在1998年6月4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上,五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核不扩散条约》不承认印度核大国地位,但印度拥核己事实上迈出了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一步。英迪拉·甘地推行地区强权政策,保留核选择,拒绝加入超级大国制定的《核不扩散条约》,对印度此后成为合法的有核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印度朝着大国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英迪拉·甘地因成功地使印度拥核而受到民众的狂热欢迎,议会成员在她进入议会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把她称为拯救印度的“女神”,使印度再一次站在“伟大国家”的门槛上。
五是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4年印度正式提出印度要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5年,印度总理拉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联合国安理会应根据客观标准给予发展中国家足够席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认为印度己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好了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准备,应加快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步伐,联合国想要使安理会真正发挥起作用,需要将印度这样具备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纳入联合国体系当中,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一个国家如果同时具备促使别国按其意愿行事,能对别国违背其意愿时产生影响,这个国家便可被称为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全球事务发展过程中,拥有影响国际事务发展的能力。因此,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印度的一个战略定位。
1947年,印度摆脱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新的印度如何战略定位,关系到印度的国家走向和民族命运。尼赫鲁很早就指出,“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尼赫鲁在一次全国广播演说中说过:“印度命中注定要成为世界上第三或第四位最强大的国家。印度认为自己的国际地位不是与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相比,而应与美国、苏联和中国相提并论。”(v.m.hewitt :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south asian m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印度实践证明,印度开国70多年来,历届印度政府坚持尼赫鲁提出的印度要做“有声有色的大国”战略定位,整体上做到了理论上有根有据,实践上有张有弛,方法上有招有式,政策上有板有眼,效果上有血有肉,印度的战略定位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把印度视为与美、法、德、俄、中并列的世界上六个地缘战略国家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印度是文明的核心国家之一,“在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少数几个基本的极。”
从左至右:尼赫鲁,英吉拉·甘地,莫迪
印度战略定位的五大支柱
印度政府制定复兴印度的大国战略,具体有五大目标,构成战略定位的五大支柱:
一是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旗手国。不结盟思想是尼赫鲁大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大国理想,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运用不结盟的手段能够有效维护印度的独立与安全。对印度而言,不结盟政策是个明智的选择。一方面避免了沦为美苏的附庸,另一方面得到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积极拥护和响应,扩大了印度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不结盟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印度大国战略服务的。
二是成为南亚地区霸权国。印度是南亚地区第一大国,综合国力远高于周边邻国。但印度称雄南亚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南亚第二大国——巴基斯坦的竞争与挑战。巴基斯坦是印度最重要的邻国,但不认可印度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加之巴基斯坦国内政局混乱,伊斯兰极端主义盛行,严重威胁南亚地区安全。印巴因历史遗留问题——克什米尔争端,一直处于敌对状态。且两国立国理论不同,三次印巴战争更是加深两国的互不信任,因此,巴基斯坦成为影响印度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也是印度控制南亚地区的主要阻碍。冷战结束后,两国虽为改善双方关系作出了努力,但收效甚微。印度由于综合国力的优势,对巴基斯坦一直采用强权政策,加深了两国矛盾。印度认为,只有压缩巴基斯坦战略生存空间,才能削弱巴基斯坦对印度的安全威胁,才能维护南亚地区稳定。
三是成为控制印度洋的海权大国。印度洋物产丰富,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充裕,掌握东西交往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地理位置优越,是大国必争之地,更是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基于地缘政治优势考虑到,只有加强海权,将印度洋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通往大国的道路上变被动为主动,才能牢牢将印度的经济命脉把握在自己手中。印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在《印度和印度洋》一书中指出:“从16世纪起,印度洋就成为争夺海权的战场,印度的前途不决定于陆地的边境,而决定于三面围绕印度的广阔海洋。”潘尼迦认为:“印度如果自己没有一个深谋远虑、行之有效的海洋政策,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总不免是寄人篱下而软弱无力;谁控制了印度洋,印度的自由就只能听命于谁。因此,印度的前途如何,是同它会逐渐发展成为强大到何等程度的海权国,有密切联系的。”(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略论海权对印度历史的影响》,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
四是成为核大国。大力发展核武器是印度大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认为,拥有核武器,能有效确保国家安全,是实现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印度核武器的存在,对南亚地区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威慑作用,有效保持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主导地位。虽然在1998年6月4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外长会议上,五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根据《核不扩散条约》不承认印度核大国地位,但印度拥核己事实上迈出了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一步。英迪拉·甘地推行地区强权政策,保留核选择,拒绝加入超级大国制定的《核不扩散条约》,对印度此后成为合法的有核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印度朝着大国之路迈出了重要一步。英迪拉·甘地因成功地使印度拥核而受到民众的狂热欢迎,议会成员在她进入议会时全体起立长时间鼓掌,把她称为拯救印度的“女神”,使印度再一次站在“伟大国家”的门槛上。
五是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4年印度正式提出印度要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95年,印度总理拉奥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联合国安理会应根据客观标准给予发展中国家足够席位。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认为印度己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好了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准备,应加快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步伐,联合国想要使安理会真正发挥起作用,需要将印度这样具备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纳入联合国体系当中,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按照西方学者的说法,一个国家如果同时具备促使别国按其意愿行事,能对别国违背其意愿时产生影响,这个国家便可被称为大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在全球事务发展过程中,拥有影响国际事务发展的能力。因此,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为印度的一个战略定位。
印度战略定位的五大机理
一,印度传统文化,是印度战略定位的思想渊源。传统文化是影响国家战略定位的重要因素。作为一种神奇的力量,传统文化在任何国家发展过程中,都会在战略定位中打下深刻的烙印。印度的传统文化,对其大国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印度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古印度是恒河流域的中心,其思想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播,印度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历史文化传统赋予印度人民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自豪感,也影响世界。文化的力量、幅员辽阔的领土、丰富的资源等因素,给予印度人民与生俱来的骄傲,认为印度文明影响南亚乃至世界,理应获得南亚区域大国地位和世界大国地位。
二,印度独特的地理方位,是印度战略定位的地缘依托。印度北靠喜马拉雅山,拥有天然防御屏障,南接印度洋,扼守东西方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地缘位置的特殊性,使印度历来重视其地缘政治思想,并灵活运用于印度的大国战略,为印度实现“大国梦”提供了客观优势条件。
三,印度辉煌灿烂的历史,是印度战略定位的历史基础。印度曾历史辉煌,势力影响范围一度辐射到南亚以外地区,这也是印度一直引以为傲的资本,直到现在,甚至还有些人想要恢复曾经的辉煌光景。另外,印度也饱受殖民侵略之苦,曾被英国进行了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深受英国大国思想的影响。1947年印度独立之后,印度依旧保留了英国殖民时期的大国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大国观念和政治意识,自称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
四,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是印度战略定位的国际环境。印度的独立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分不开,美、苏等50个国家共建联合国,维护了战后世界的和平。印度利用这个国际环境,高举起和平主义的旗帜,发起不结盟运动,与中国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其战略定位的落实,起到了奠基和呐喊的作用。
五,尼赫鲁的经历、资历和能力,是印度战略定位的领导保障。尼赫鲁留学西方,知识渊博,交游甚广,视野开阔。作为印度首届总理,将印度定位于世界大国之列,为实现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倡导不结盟运动,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摆脱了两大阵营对印度的拉拢与控制,实现了印度的独立自主,提升了印度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印度战略定位的五大经验
从印度独立7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印度的战略定位是成功的,这使印度获得了与其国家实力不对称的、较高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印度在国际体系中谋得了一个新的地位,即努力塑造印度在后殖民主义国家及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中的某种领导地位,开创所谓“第三条道路”,成为独立于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重要国际力量,开拓了印度实现全球大国梦的独特路径。现在的世界,印度是真正进入了战略机遇期,世界各大国都在拉拢。2019年1月25日,莫迪总理在印度-南非商业峰会上表示,印度即将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他说,印度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型经济体,印度政府正致力于改革,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目前,印度gdp为2.6万亿美元,排在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之后,位居世界第6。根据莫迪及一些机构的预测,大约在2030年印度将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如果印度保持最近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2018年印度的军事实力已经排在世界第四。
印度的战略定位有五大值得关注的经验:
一是,战略定位必须把握好历史趋势,把握好时代特征,不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印度独立时,世界进入雅尔塔体系时代,即联合国时代,主权平等、民族独立成为时代潮流,印度顺势而为,发起不结盟运动,与中国联手,共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举“和平主义”大旗,为印度增色加分不少。
二是,战略定位必须处理好大国关系,开展全方位大国外交,避免与超级大国,特别是世界头号强国发生战略对抗。与超级大国,特别是世界头号强国发生战略对抗,必然增加国家治理的成本,消耗更多的外交资源,根本不可能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历届政府不断调整政策,通过推行大国平行外交,全面改善同美国、俄罗斯、日本、中国的关系,加强彼此的合作与交流,为拓展外交舞台空间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大国外交,是印度迅速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印度善于借力、引力,积极改善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大国关系,通过强强联合手段,实现了战略自主。尽管印度明知自己只是一枚在美国大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制衡中国的棋子,但其基于自身现实利益考量,通过依附美国,借美国之力牵制中国,防止中国“损害”印度利益,成为印度快速实现大国目标实施其大国战略的捷径。印度密切与美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大国的关系,实际是选择与中国进行博弈的盟友,以谋求拓展印度之国家利益。
三是,战略定位必须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没有一个稳定的周边,就实现不了战略定位。印度对周边的经略,整体上是得分的,有助于落实战略定位。印度吞并了锡兰,肢解了巴基斯坦,控制了不丹等邻国。近年来,印度通过实行“古杰拉尔主义”,推行邻国优先政策,本着不图对等回报的原则给予邻国以帮助,积极改善印度地区大国形象,以符合邻国利益的方式推行印度大国战略,实现控制南亚地区的目的。例如,1996年12月,印度与孟加拉国就有关恒河河水资源的分配成功续签了为期30年协议,从而结束了两国之间几十年的纷争,印度还撤销了一些对孟加拉国商品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1996年,印度和尼泊尔将两国的贸易条约延长到2001年,这使尼泊尔的制造业产品可以免税和无数量限制地进入印度市场”。巴基斯坦虽然没有明确包括在古杰拉尔主义所指的邻国范围内,但印度也采取了一些缓和措施,包括单方面放宽对巴基斯坦人旅游签证的限制。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印度在自己遭受巨大损失的情况下,一方面拒绝国际援助,另一方面向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提供了紧急援助。莫迪政府将“邻国优先”放在外交政策的首位,通过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发挥印度主导作用,使南亚地区充满活力,为印度大国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发展机遇。为此,印度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动推进其外交政策的实现。2015年3月1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科伦坡。2015年12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巴基斯坦,为缓和两国关系作出努力。2014年7月,印度与孟加拉国之间的海上边界问题得以解决。次年6月,莫迪总理访问孟加拉国,两国陆地边界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与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的关系上做出了积极改善。
四是,战略定位必须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其他任何利益。相当长时期内,不结盟成为印度对外政策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涵,是印度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子。但印度不因为举旗而损害国家利益,只要维护国家利益有需要,印度毫不犹豫地放下旗帜,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为了寻求美国对印度经济和粮食的援助,在美国侵略越南的问题上,印度表示理解美国的立场,无疑表明印度己经实质放弃了“不结盟”立场。1971年,印苏签订《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凡此种种都表明,印度实际上只是把“不结盟”作为一张牌来打。
五是,战略定位必须量力而行,不透支国力。印度独立以来,一直坚持稳扎稳打,有时看起来步子慢一点,但始终不偏离方向。印度有时显得“乱”,但没有发生过大内乱。
印度虽然一直努力谋求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但是印度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种姓制度后遗症、国内基础设施落后、居民受教育率低、印巴军事对抗等等。印度要想成为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实现战略定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